本來希望一直賴在檳城直到旅程結束,無所事事也好,浪費在不打緊的瑣事上也無所謂,可惜早已訂好的車票不能改期,轉售也找不到買家,因此該去的吉隆坡依然避不掉,這一口氣南下就是八小時的車程與四個月旅程的終點。

 

毫無意外,雷陣雨從午後開始狂瀉,直到巴士抵達吉隆坡才稍稍收斂。巴士站的位置沒有改變,我還記得曾經從這裡搭過車去馬六甲,那約莫是三年前的事了。我也還依稀記得中國城、國家清真寺和獨立廣場的相對位置,那種感覺像拍去書本上沈積已久的灰塵才發現這本書好久沒讀了一樣。

 

這一次沒有選擇住在中國城,而是住在車站對街的背包旅館。或許是下雨的關係,不少旅客在旅館的交誼區裡巴著電腦不放,我完全能夠理解那種心情,雨天的城市令人煩躁,尤其在吉隆坡。

 

必須承認這是我少數無好感的城市之一,論交通曼谷比她還亂,論便利性德里比她還差,歸咎原因可能只是頻率對不上的問題,頻率這東西相當殘酷,你喜歡的我意興闌珊,我喜歡的你無法心神領會,最後只好擦身而過。雖然稱不上戀人般的好感,吉隆坡卻提供了遠親一般的安全感,好歹我曾接觸過這個地方,彷彿審核過彼此的身份一樣。吉隆坡這名字對於大多數在亞洲旅行的背包客一定不陌生,可能還供給了某種懷念的養分,例如曾經睡過廉價航空機場的某個角落或首次品嘗真實的東南亞口味之類的記憶。

 

這天晚上我在唐人街裡重溫了福建蝦麵的味道,發現這裡比幾年前蕭條許多,捷運旁的腹地不知何時被鐵皮圍起來,似乎即將面臨一段施工的長期陣痛。飯後搭乘捷運來到雙子星塔,除了上午參觀的黑風洞,晚餐流連的中國城以及眼前的兩座高塔,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地方值得流連。總覺得吉隆坡有種與台北同質的迷惘,而少了觀光的情緒,所以晃著晃著還是來到這象徵性的大樓底下,彼此結構對稱的建築像兩根巨大的日光燈管佇立在黑夜裡,教人一瞬間目眩神迷。

P1120255

P1120272 

我在商場裡的紀伊國屋書店花了點時間找到自己的書,它早我好幾步來到這裡,彷彿已久候多時了。我的目的只是拜訪,像拜訪一位心靈相通的老友那樣,確認他在這裡安然無恙便已足夠。

P1120256 

從雙子星塔散步回旅館的路上,因為高估自己的方向感而迷了路,包圍著我的是已經熄燈的商業大樓和偶有車子疾駛而過的快車道,路上一位行人也沒有。對我而言這是吉隆坡最陌生的一面,卻也可能是最真實的。我感覺到這座城市的核心正在沈睡,她的大腦正以最低的波長運作著,這氣氛令我格外慌張,間接放大了迷路的壓迫感。我雖然知道朝著雙子星塔的方向就一定能走到那裡,卻忘了背對雙子星塔的時候羅盤就失靈了,指引我的那個東西藏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相當渺小,但我想憑自己的意志找到它,否則,這四個月的旅行就形同白費了。

 

而我當然找到了,那裡包含了回家的路。

 

隔天,趁著前往機場之前的空檔去了一趟中央郵局,這地方也是第二次來了。我挑了個舒適的座位寫了張明信片寄回台灣,估計它還在路上旅行時,我已經一腳踏進家門了。

 

當時我的隔壁坐了一位台灣女孩,她剛在印度參加完朋友的婚禮,回程來吉隆坡過境旅行。女孩把婚禮影像用軟體拼貼成4x6的照片,沖洗出厚厚一疊,並一張張耐心謄寫地址,貼上郵票,像在進行某種家庭代工似的。

 

我們閒聊了一會,對方突然問我:「你也想要一張嗎?我可以寄給你。」老實說我不知道要一張才認識不到五分鐘的人的明信片做什麼,但還是說了好,於是她從抽出其中一張照片,要我找空位填上的地址,至於她寫了什麼給素昧平生的我,要回到家才會知道了。

 

我、我寄出的明信片和她寄給我的明信片,都即將被運送往同一個方向,那個方向是家。

 

前往機場的巴士依舊行駛在午後的雷雨裡,我被沙沙的雨聲吵醒。廉價航空機場對我來說當然也不陌生,我甚至記得自己曾用過走道上的哪個插座,每次經過都會多瞄一眼。

 

準時起飛的A330客機穿過不懷好意的對流雲層,機身持續搖晃了一段時間,並斷斷續續拉昇與驟降了好幾次,總之能感受到這巨大的金屬正在對抗驚濤駭浪一般,不平穩地衝破天際。突然間,機窗外傳來一道閃光,伴隨著確實的「砰」的一聲。坐在我前方的空服員不禁「啊」地叫出聲來,然後指著窗外對著不特定的乘客說:「Lucky,Lucky.」好像在說恭喜大家逃過一劫一樣。

 

不久後飛機恢復平穩,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旅行最後的高潮獻給那道閃光,簡直莫名其妙。

 

晚上十點三十分,飛機順利降落桃園國際機場。我在行李轉盤前等了半個小時,又過了十分鐘,才看見自己的背包出現在輸送帶上。買了車票,搭上國光客運,抵達圓山捷運站時,我想起自己沒有帶鑰匙出門,為了避免打擾已經就寢的父母,於是我打了通電話給應該還沒睡的姊姊,當晚就借住他們在天母的家吧。

 

時針再一次跨過12點,又是理論上的新的一天。旅行的第123又加一天,我在姊姊家沙發衝浪。

 

晚安,台灣!

 

P11202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瑞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