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170115.JPG

 

「下雨了。」我恍恍惚惚地對坐在旁邊的Heymi說。

但她仍睡著,沒有回應我。彷彿只是夢中的一個過場。

雨打在車窗上、車頂上,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把我從睡夢中吵醒。巴士不知何時已經脫離山路來到平地,空氣的溫度也明顯改變了。我再次閉上眼睛,用剩下的感官接收外頭的一切,不知不覺又陷入睡眠。

從達蘭沙拉到阿姆利則(Amritsar)的表定車程是八小時,在司機的連夜奔馳下,硬是提前一個小時抵達,回想起來昨夜巴士在山路裡確實甩晃地厲害。上午十一點,我們來到了一個充滿塵囂的車站,天氣很熱,絕對超過30度,外頭是不絕於耳的喇叭聲。巴士尚未停妥,成群的掮客、嘟嘟車司機早已環繞在周圍蓄勢待發。這時我才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已重返”真實”的印度,遠離那個猶如世外桃源的達蘭沙拉。突然間一股無力感襲來,想到又要面對無止盡的糾纏就覺得惱人,卻又不得不上好發條,繃緊神經,進入備戰狀態。

昨夜的大雨把堆在車頂的行李都弄溼了,我們背起行李在車站裡探路。嘟嘟車司機一如往常像蒼蠅般死命糾纏著,我和Heymi視若無睹往車站大廳逃去,確認是否有前往黃金寺廟一帶的大眾巴士。在車站裡,一位頂著平頭、名叫傑克的白人前來搭訕,他來自葡萄牙,跟我們搭乘同一班巴士來到阿姆利則,和我們一樣將前往黃金寺廟。既然如此,我們決定三人共乘,和從頭到尾一直在旁邊碎碎念的嘟嘟車司機協議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價格,十分鐘後就來到黃金寺廟周邊市集的入口。

 

 

阿姆利則是旁遮普邦的大城市,因為錫克教和其信仰中最重要的黃金寺廟而聞名,它的地理位置正好介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因此許多背包客藉由這條路來往中東。跨過那條兩國間的嚴峻界線,另一邊就是巴基斯坦著名的城市拉合爾。過往的阿姆利則,經歷過宗教的、種族的、國與國之間的紛擾,刻劃了大大小小的傷痕,其中包括近代的「錫克教屠殺事件」。然而在阿姆利則的幾天裡,接觸了這裡熱情又樂觀的錫克教徒之後,我很懷疑是樂觀改變了這個城市,還是過去的哀傷迫使人不得不樂觀面對。

 

根據手邊的、口耳相傳的資訊,黃金寺廟旁有提供參拜者住宿的”免費”旅館。黃金寺廟的腹地很大,外圍是如同城牆般的白色建築及鐘塔,風格上似乎融合了印度、伊斯蘭,又帶點維多利亞時期的味道。外牆四面皆設有出入口,人潮永遠絡繹不絕。

所謂「參拜者旅館」的龐大建築就正對著黃金寺廟的其中一個入口,全白的外牆和黃金寺廟風格一致。整棟建物呈現「口」字型,入口是一座挑高的拱門,通過拱門後眼前突然開闊,中央廣場如同巨大的天井,陽光很有朝氣地照在白色的牆上顯得有些刺眼。旅館約四層樓高,川流不息的人潮,讓這裡比較像是活動中心或臨時休息站。貼著拱門左側的牆緣有扇藍色的鐵門,裡頭就是「外國參拜者限定」的房間。雖然給外國人的房間配額不多,卻是整棟建築裡唯一擁有空調、洗衣機、功能正常的飲水機……等的房間。稱不上舒適且帶點雜亂的房間裡,單人床架一張張並排成大通舖,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許多背包客索性拿著床墊打地舖。由於是免費提供參拜者住宿的性質,每位旅客被限定只能停留三個晚上,於是每天都有舊臉孔退房、新臉孔加入。旅客快速的流動之下,維持房間的品質變得非常不易。在我看來,入口的管理員形同虛設,整體上比較像是由背包客自治的臨時落腳處。每天下午太陽最猛烈的時候,背包客們往往頹廢在室內、被空調馴服,慵懶地閒聊或午睡,搭配室內散亂的光景,頗有嬉皮的味道。

我們花了點時間處理尋找空床位,把行李放下,便往寺廟的方向前去。進入黃金寺廟有嚴格的規定,所有人必須紮上頭巾,赤腳進入寺廟。通往寺廟的入口旁有一棟四方形的建築,四周的鐵棚像外延伸,人影在裡頭晃來晃去。那是黃金寺廟的餐廳,免費提供參拜者食物的地方。

鐵棚下的光景非常有趣,一群可能是義工的印度人在裡頭有秩序地勞動著。我右手邊的人群在好幾列長長的特製水槽邊清洗一旁傳遞過來成堆的金屬餐盤。前方是如同生產線的人龍,回收食客用畢的餐盤,熟練地把廚餘敲進桶子然後堆在一起,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再往水槽的方向送去。左手邊有群人坐在地上準備食材,身旁是海量的洋蔥、青椒等蔬菜。鐵棚下除了嘈雜的人聲還有不絕於耳的金屬撞擊聲,非常熱鬧,我、Heymi、傑克三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著。

P1170118.jpg

P1170123.JPG

P1170125.JPG

這時有位紮著頭巾的矮胖錫克教徒來到我們身邊,一邊比手畫腳一邊咿咿呀呀地說了一連串我們聽不懂的話,然後非常熱情地拉著我們的手要我們跟著他走。一開始我帶著戒心,不知道這位矮胖錫克教徒究竟想幹嘛。

他帶著我們穿過人群來到另一個鐵棚。鐵棚裡有一台龐大的機器,S型的履帶正把麵團壓扁、切成圓形、烤熟,變成一片片印度的傳統主食chapati。機器旁的三個工人看見我們非常興奮,為了讓我們拍照而忘了手邊工作,一回神烤餅已糾結成一團,三人手忙腳亂地搶救,純真的反應非常可愛。

P1170128.JPG

矮胖錫克教徒繼續拉著我們通過一條小巷,來到一個可以從高處看見黃金寺廟的地方,這次我第一次在圖片以外方看見黃金寺廟,它佇立於方正水池的中央,在悠悠的綠色池水中閃閃發亮,四周純白的牆垣襯托出它的金碧輝煌。在我們又驚又喜地欣賞黃金寺廟之際,矮胖錫克教徒在一旁比手畫腳,大概是在介紹黃金寺廟的歷史,但我們仍然沒有聽懂。不一會兒,他再度拉著我們去參觀爐房。

爐房裡頭有比人還要大的鐵鍋,正熱滾滾地煮著咖哩汁、扁豆湯。一旁的印度人在製作手工烤餅,以應付大量的參拜者。最後他領著我們來到二樓的餐廳。

P1170141.JPG

餐廳的運作非常有秩序,人群端著餐盤在門外排隊,等待餐廳內的人用餐完畢。餐廳約可同時容納兩三百人,用餐者一列列坐在地上等待發食物的人,約莫10-15分鐘後眾人食畢,便從另一扇門散場,工作人員快速地拿拖把來回清潔走道,像二輪電影的中場休息那樣。然後另一扇門打開,另一批人進場用餐。

我們三人在矮胖錫克教徒的帶領下,在餐廳一角的地上坐著。他立即使喚人過來,大概說了我們這裡的客人還沒用餐之類的話。接著供餐的人分工合作,迅速地把我們的餐盤都裝滿,有chapati、扁豆湯、咖哩汁、米製甜湯和一杯解渴的水,餐點不算精緻,但想到這些食物是方才那些人忙進忙出的成果,就好像格外美味。吃飽喝足以後,我們跟著人潮魚貫般地散場,回到了先前回收餐盤的地方,金屬餐盤再度被巨大的生產線帶走,等待下次回到食客的手上。

P1170144.JPG

P1170145.JPG

據說這個餐廳24小時運作,無時無刻都有參拜者等待用餐,金屬撞擊的聲音永遠在鐵棚下敲擊成歡迎人群節奏。

我心中驚嘆這裡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整個餐廳、寺廟甚至參拜者旅館的運作皆令人驚奇。錫克教徒好客,渴望大家來接觸並認識他們的信仰,而參拜者的自由捐獻讓這個體系持續運作著,有人奉獻、有人受惠,表象上皆大歡喜。

後來我們才知道替我們導覽的矮胖錫克教徒原來是個啞巴,所以我們才一直聽不懂他說的話,不過他咿咿呀呀反而證明他純粹的熱情,有些時候笑容和眼神是不會騙人的,我對一度產生的戒心感到慚愧。

經歷過這次熱情的洗禮以後,我瞬間喜歡上阿姆利則這個地方,這是和達蘭沙拉完全兩極化的體驗,一個安祥冷靜,一個熱情好客。因為這裡人的熱情大大減少了”重返印度”的緊張與不安。

我們離開餐廳時,三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因為一切都太有趣了。然後我們一直笑著走著,往黃金寺廟的入口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瑞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